| 
 | 
    
 
1. Latch-UP 闩锁效应 
产生原因 
寄生的一对三极管处于放大状态,并相互行程了正反馈,形成一个低阻抗通路,产生大电流从而烧毁芯片。 
优化措施 
增加衬底接触。 
使用重掺杂衬底,降低 PSUB 寄生电阻,减小反馈环路的增益。 
使用轻掺杂外延层,阻隔 PMOS 区域的寄生 PNP 流向衬底的通路。 
增大 NMOS 和 PMOS 有源区间距,与其之间的隔离环,双环隔离。 
使用 SOI 工艺,但是贵(大概 6 倍)。 
2. ESD 静电放电 
产生原因 
超高压静电破坏芯片内部结构。 
优化措施 
PAD 到 ESD 器件的路径尽量简短。 
ESD 放电路径的垂直叠孔不要错位。 
整体思路是减小寄生电阻。 
3. WPE 阱邻近效应 
产生原因 
由于 nwell 掺杂浓度不均匀引起,接近边缘的一侧浓度偏高。 
90nm 开始需要注意。 
优化措施 
增大有源器件与隔离环的间距,一般 design rule 会给出要求,遵守即可。 
4. OSE/PSE 有源区/栅 间距效应 
产生原因 
有源区和栅阵列的边缘位置环境不同引起的应力差异,从而引起的器件不匹配。 
40nm 开始需要留意。 
优化措施 
匹配要求高的 MOS 阵列增加 dummy 管。 
POLY 阵列边缘增加 dummy POLY。 
5. ANT 天线效应 
产生原因 
金属连线和多晶硅在芯片生产中会收集电荷,使得电压升高,直到沟道上方薄氧化层被击穿,器件失去效。 
深亚微米工艺中,天线效应容易发生如下几个位置: 
时钟信号线。 
Level Shift 到数字部分。 
Gate 端直接连接到电源地的做法。 
优化措施 
向上层跳线。 
添加反偏二极管。 
6. 差分对的匹配方式,ABBA 和 AABB 那种更好? 
大工艺下由于 MOS 尺寸较大,使用 ABBA 更好。 
28nm 开始最好使用 AABB,因为 pattern shift 的影响更加严重,AABB 可以提供更好的源漏一致性。 
7. EM 电迁移 
产生原因 
电子不断地冲击金属原子,导致金属连线发生断路或开路。 
电迁移本质上是一种老化,芯片随着时间,寿命减短直到失效。 
优化措施 
参考文档计算电流密度,选择合理的走线宽度,一般保守选择两倍的宽度来走线。 
加宽金属的同时需要考虑趋肤效应的影响。 
8. 金属密度对芯片生产的影响 
铝互连工艺 Al 
先沉积金属,再将不需要的部分蚀刻掉,因此: 
 
金属密度过高的地方,容易产生残留。 
金属密度过低的地方,容易过蚀刻。 
铜互连工艺 Cu 
铜工艺又称为大马士革工艺,先做绝缘层,蚀刻掉需要沉积铜的部分,再将铜填入磨平,因此: 
 
金属密度过高的地方,金属容易过薄。 
金属密度过低的地方,金属容易过厚。 
9. lvt 和 hvt 是什么?优缺点? 
lvt 低阈值电压,速度快,漏电大。 
hvt 高阈值电压,速度较慢,漏电小。 
10. 工艺制造工序顺序 
阱Well(Deep) - 有源区Active - 栅氧SiO2 - 多晶硅Poly - 掺杂注入Doping(P, N, VT, ...) - 硅化物Salicide - 通孔Contact - 金属层Metal - 金属连接孔Via - ... |   
 
    
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EDA1024论坛免责声明 
        
        请勿上传侵权资料及软件!
如果发现资料侵权请及时联系,联系邮件: fenxin@fenchip.com  QQ: 2322712906. 我们将在最短时间内删除。 
     
 
 
 |